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谈理论强迫
曾经也在直播节目中谈过理论强迫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哲学相对主义的观点来看理论强迫,并且指出人类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理论强迫的根源依然是在寻求确定性的解答,然后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的确定性,神经症的朋友总是希望追求世界的确定性,然而这个追求是不存在的。
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认识语义学的度再次探讨理论强迫问题,从语言科学角度说明语义本身的性质,试图让大家了解之后不再强迫。理论强迫的朋友很多都读过各种理论,对于森田疗法的核心倒背如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然而什么是顺其自然呢?什么是为所当为呢?会进行深入的反思。通常强迫的朋友们都极具反思的思维能力,不断反思这句话的涵义。
通常其实又陷入了理论强迫:邓老师说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怎么和我的理解不一样呀?为什么其他人理解的和我不同呢?为什么其他老师说的和邓老师不同呀?到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呀?·····各种问题如同草泥马奔腾于脑海无法解脱。于是查字典,于是又百度,于是又反反复复看森田的书和邓老师的书,于是又去找更多的书来佐证······实在是如同滔滔江水,源源不绝。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句话到底什么意义呢?其实就是这个语言的意义是什么?那么首先需要明白什么的语义,语义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我觉得强迫的朋友本身对语义本身性质是不理解的。我想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语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句话中每个字的意义是客观的,这些意义存在在字典里的,我需要完整的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地把这个意义理解清楚,表达清楚才是真正掌握了这句话,这句话中每个字的意义。这又何尝不是强迫各种观念的出发点呢?我一定要清晰无误的表达或做某件事,因为一切都是客观的,所有的事物都和我的主观无关,我要真实地无误地反映客观存在世界上的事物。这些根深蒂固的理念正是错误地认知了世界,这些理念来自于教育和文化背景,因为我们所科学似乎就应该是完全客观的,独立于我们的认识的。
那么回到主题,认知语义学来自认知心理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这是科学的理论。我想以此来说明语义的性质,进而解释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意义。认知语义学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语义是由人的百科知识组成的,是人自身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构成的百科知识,而不是可以客观分析获得语义的,更不会是字典词典中可以完全解释的。语义本身是动态的,可变的,不确定性的。举个通俗的例子,鸟这个词的语义,是由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百科知识构成的,在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语义网络中会有不同的反应词。比如说话者来说,可能意思会由有羽毛,有嘴,会飞,还有麻雀······等等百科知识,听话者的百科知识里或许有羽毛,翅膀,爪子······等等百科知识。然而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百科知识不会完全雷同,比如听话者从来没见过麻雀这种动物,他就不会有这样的典型认识。但是双方会有很多共同的百科知识,比如羽毛,翅膀等等形成共同的反应词,这时人类的沟通就会形成。这才是真正的语义的性质,因此语义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存在。
那么,现在我就可以说理论强迫的根源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来看就是错误理解的语义的性质。森田先生提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怎么理解?首先你自己读森田的书获得的理解肯定是对的,因为这来自你大脑的百科知识;听云天老师的解释也是对的,因为这是他的百科知识,你也是可以吸收理解的;查字典词典也是对的,那是字词本来的解释;听其他老师的解释也是对的;森田老师说的当然也是对的······所有的理解都是百科知识,不断的丰富你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句话的认识,那么有必要去纠结这种说法好还是那种说法更好吗?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这种理论强迫的本质一个原因来源于贪婪,总觉得一定要完整无误,这个世界的百科知识学得完吗?学不完的。庄子说吾生而有涯,知而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只会疲惫不堪。因此承认知识的残缺,理解的有限本身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了。
理论强迫的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机械的客观主义思想,认为语言意义是客观的,这是来自教育的误区,1+1=2这样的真理似乎是不依赖人类的,那是自然界本来具有的,人类只能让我们的主观思想完全符合客观的世界。这也是极度荒谬的!当然这样的荒谬来自西方传统的科学理想。不过几千年以前也早有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1+1=2也不过的人类的发明而已,自然本来就静静的,什么都没有说。
希望理论强迫的朋友可以获得一点启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天心灵成长家园,或者微信小程序搜索:云天家园,开始您的学习之旅吧!